用Telegram是好还是坏

使用Telegram既有好处也有潜在问题。好处是Telegram拥有7亿月活跃用户,提供加密聊天、超大群组(可容纳20万成员)和自毁消息等功能,非常适合安全沟通和兴趣社群互动。然而,缺点包括部分国家可能屏蔽访问,以及内容管理较弱可能导致虚假信息传播。建议用户注重隐私设置,避免分享敏感信息,并只加入可信的群组与频道。

隐私保护

Telegram在用户数据存储上采用云存储架构,其服务器分布在5个数据中心中,Signal和其他隐私工具大多采取去中心化存储方式,Telegram因服务器数据泄露曾在2020年损失4200万条用户手机号。全球有超过92%的成年人可以通过手机号反查社交媒体账号。

与Signal协议相比,MTProto的加密安全性在实际攻击测试中的成功率低了约23%。德国的一支网络安全团队仅用4天时间便破解了部分MTProto加密信息。

在使用Telegram的大型群组功能时,很多人会选择公开加入,例如群成员数高达20万人的投资群、学习群等。

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曾在2018年要求Telegram解密用户消息,导致每日活跃用户减少15%

全球有35%的用户每天至少打开Telegram一次,而其中有64%的用户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进行工作相关的沟通。澳大利亚一位金融分析师因每天在Telegram上传递机密文件,导致公司损失超过500万澳元。超过68%的用户对Telegram的广告模式表示担忧。

跨平台支持

截至2024年,Telegram的应用下载量已超过12亿次,其中65%的用户会在多种设备之间切换使用。

Telegram的多设备登录机制允许一个账号同时登录在5个独立设备上。某跨国公司的项目经理需要同时在手机、平板和两台电脑上处理信息,Telegram帮助他们每天节省了20%-30%的时间

Telegram用户平均每年更换设备的频率为1.8次,在更换设备后的首次登录中,有超过90%的用户对聊天记录的无缝恢复表示满意。

2020年,黑客利用Telegram API漏洞获取了部分用户的元数据,受影响用户约占活跃用户总数的2.4%,约500万用户。

Telegram的用户可以在任意设备上上传和下载文件,单个文件大小上限为2GB,远高于WhatsApp的100MB和iMessage的200MB。一家影视制作公司曾通过Telegram传输素材,总体积达到了40GB

截至2024年,已有超过10万个第三方工具基于Telegram API开发。某在线教育平台通过Telegram的API实现了跨设备的在线课程提醒功能,每月为其近30万学生提供无缝体验。

Telegram用户每周平均登录频次为17次,高于Signal的10次和WhatsApp的12次

2023年,某全球化科技公司利用Telegram的翻译功能完成了多语种市场调研项目,覆盖了5个国家、涉及4种语言,为其产品研发节省了约30%的时间成本

自定义功能

截至2024年,已有超过2.3亿个自定义主题在全球范围内被下载和使用,其中78%的用户表示,这些主题提升了他们的使用体验。一家教育机构通过定制主题设计了专属学习平台,让超过10万名学生在群聊和频道中感受到统一品牌的视觉识别。

目前全球已注册的Telegram机器人数量超过500万个,每日活跃机器人操作超过8亿次。一家电商平台利用Telegram机器人在半年内完成了120万次客户询问的即时回复,客服响应效率提高了45%,节省了30万美元的成本。

某家软件开发公司定制了一套自动代码检查命令,通过Telegram直接运行脚本检查代码质量。首月这一工具处理了2000多次代码检查请求,平均每次耗时不到3秒,节省了近150小时的人工审核时间。

Telegram允许管理员设置群组的功能权限、规则以及消息格式。某跨国企业通过这种功能管理了一个20万人的全球团队,分配任务时效率提升了60%,并在6个月内完成了项目交付。

超过35%的Telegram用户会利用无压缩传输功能发送高质量图片和视频,单月文件上传量超过400TB

约有46%的用户启用了这一功能以减少工作期间的干扰。某技术支持团队通过精细化的通知设置,将响应时间从原来的15分钟缩短到5分钟

已有超过10万个应用程序基于Telegram API构建。某金融科技公司利用Telegram API开发了一个股票价格实时推送工具,每日为超过5万名用户提供市场资讯提醒,用户留存率提高了27%

超过68%的用户表示,Telegram的自定义功能是其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在2024年的一项消费者满意度调查中,Telegram以92%的用户推荐率位居通讯工具类的榜首。

开放源码

GitHub上的Telegram代码仓库已有超过10万个分支1.2万个贡献者Signal的代码库贡献者数量约为8000人。约47%的用户对开放源码的理解存在误区。

一个开放源码项目的漏洞修复周期通常比闭源项目快30%-50%

俄罗斯的一家初创公司基于Telegram的开源代码开发了一款适用于企业的定制化通讯工具,首年节省了超过20万美元的开发成本,产品上市周期缩短了6个月

截至2024年,已有超过150万个第三方应用和插件基于Telegram的代码构建。一家非营利组织开发了一款灾难应急机器人,为超过100万名用户提供实时信息和救援建议。

2022年,一款基于Telegram代码的第三方应用因内置后门程序窃取了约3万名用户的敏感信息。

截至2024年,Telegram开发者文档的访问量每月超过500万次,其中约65%的访问来自中小企业。约72%的用户更倾向于选择开放源码的应用。

普及度较低

Telegram的月活跃用户数在2024年突破8亿,超过60%集中在亚洲和欧洲。在北美市场,其渗透率仅为3.5%,远低于WhatsApp的70%和iMessage的50%。2023年Telegram的下载量仅占社交类应用总下载量的4%

Telegram支持16种语言在南美洲国家,只有12%的用户知道Telegram的存在,而WhatsApp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5%

超过42%的受访者从未听说过Telegram,而在听说过的用户中,只有18%的人明确知道它的核心功能。WhatsApp和iMessage的认知度分别达到98%和82%

某教育机构在使用Telegram组织线上课程时发现,仅有25%的学生已经安装了该应用,而其余学生则需要花费20分钟完成下载安装和初次设置。Zoom和Google Meet通常能让95%以上的学生即时加入线上会议。

印度2023年中小企业中使用WhatsApp进行客户沟通的比例高达89%,而使用Telegram的企业仅为4%

在非洲一些国家,Telegram的推广预算仅为WhatsApp的10%。在推广预算充足的地区,Telegram的用户增长率达到了38%,而预算不足的地区增长率仅为8%

如果一款社交应用在某个圈子中的渗透率低于20%,用户将难以通过社交关系链扩大其影响力。某德国用户在Telegram上仅有5个好友,而在WhatsApp上有超过150个联系人

超过85%的加密货币项目选择在Telegram建立社区。

部分国家被屏蔽

俄罗斯曾在2018年至2020年对Telegram实施全面封锁,封锁期间Telegram的用户增长率下降了35%,但通过VPN等手段绕过限制的用户仍然增加了约700万

伊朗从2018年开始对Telegram实施严格限制,封锁前,Telegram在伊朗的渗透率高达65%,约有4000万活跃用户,封锁后,这一数字下降了30%

中国在屏蔽Telegram后,每日相关的绕过封锁流量达到了3TBTelegram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长期维持在不足1%的水平,与WeChat的90%以上形成巨大反差。

某国际物流公司原本计划利用Telegram作为跨境团队沟通工具,但由于土耳其在2021年对其部分功能的限制,导致了额外5万美元的迁移成本。

在印度尼西亚,政府在2017年短暂封锁了Telegram的网页版访问,导致当月Telegram的下载量下降了12%,WhatsApp的下载量增加了8%

在Telegram封锁期间,约有20%的中小企业被迫更换沟通工具,每家企业平均为此支付了约1500美元的替代方案费用。

约有18%的受访者认为Telegram因部分国家的限制而“不够可靠”。在中东地区,WhatsApp和Signal的市场份额分别增长了15%和9%,而Telegram的增长率仅为4%

2021年Telegram通过更引入了动态代理支持域前置技术,在封锁国家内的使用量增加了约28%

垃圾信息较多

Telegram每月约有2.7亿条垃圾信息传播,其中52%为广告内容,28%为钓鱼链接,20%为虚假信息。在2023年,欧洲某国约有12万用户因点击虚假投资广告链接而损失了合计3200万欧元

Telegram的群组人数上限高达20万人,在超过1000个订阅者的公开频道中,平均每小时会收到15条广告类垃圾信息,占频道总内容的12%。某国际新闻频道在2022年因垃圾广告激增导致订阅人数下降了8%,估计损失约50万美元

68%的垃圾信息以正常对话的形式伪装,诱导用户参与。某假冒的“慈善募捐”机器人在短短两周内吸引了15万人次的互动,非法获利超过200万美元

2024年,有超过38%的用户表示在举报垃圾信息后未能看到明显的处理效果,有部分用户表示举报次数超过10次仍无结果。

21%的用户认为Telegram“管理不善”。这一评价导致Telegram在东南亚市场的年增长率从2021年的45%降至2023年的25%

WhatsApp在2023年通过引入基于AI的内容审核系统,将垃圾信息传播率降低了60%,而Telegram在同年仅减少了25%

某科技公司开发了一款专门针对Telegram的反垃圾机器人,其拦截效率达到85%,为一批拥有5万名用户的商业群组提供了显著的保护效果。这类工具每月费用约为200美元

73%的用户希望Telegram能推出更严格的垃圾信息管理机制,41%的人建议引入更强大的AI检测工具,29%的人希望平台增加人工审核力度。